欢迎来到财经新闻网

高切低行情告一段落短期缺乏新的进攻方向

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短期   催化   预期   科技   季度

2024-05-26 21:57:58 

财经新闻网消息:6JZ财经新闻网

4月下旬以来,“高切低切”行情持续上演,国内稳增长、房地产下探政策是核心线索。期间市场对政策持续催化有信心,支撑二季度内需改善预期。但市场对政策效果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影响短期行情强弱的驱动力在于政策催化密度。上周五房地产下探政策迎来阶段性催化密度高点,对应房地产政策进入效果观察期,也对应内需改善预期发酵高点,房地产链条修复、内需周期修复告一段落。同时,短期性价比相对较高的方向是科技股,“高切低切”行情的延续,短期或需科技股接棒。但短期已错失两次反弹机会。 一是前期美联储降息预期被上修,二是英伟达短期表现超预期,反映出海外催化对国内科技成长的提振作用有限,需等待国内AI应用产业催化。科技反弹乏力,4月下旬以来的高开低走行情告一段落,前期行情赚钱效应已蔓延至高位,短期缺乏新的进攻方向,赚钱效应缩水在情理之中。目前市场性价比仅回落至中值附近,短期仍处于调整区间。6JZ财经新闻网

2、调整期需坚守的判断:市场无重大下行风险,仍为底线判断。出口环比、消费、周期均处于Alpha强势,Beta改善难以持续。一季度有利于高分红资产占主导地位的宏观环境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全年宽基高分红投资为主线的判断不变。6JZ财经新闻网

在调整窗口时,需要思考需要坚守哪些中期判断。我们建议三点:1、市场依然没有重大下行风险,这是底线判断,7月之前,市场对政策的预期依然会有效支撑风险偏好。2、“市场整体韧性好于预期,结构性持续性弱于预期”的格局不变,出口环比、消费、周期均为​​Alpha强势,Beta改善难以持续,新的主线不易出现,中期市场向上空间有限,维持震荡行情判断。3、二季度经济有所好转,但三季度能否持续好转仍存疑,无风险利率下行的中期趋势并未结束,一季度有利于高股息资产占主导地位的宏观环境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全年我们继续看好宽基高股息投资为主线。6JZ财经新闻网

短缺资金__分析分析<a href=http://www.skping.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股票</a>动态逢低吸纳6JZ财经新闻网

3、回调后,更值得逢低吸纳的方向依然是普惠高分红股,继续推荐电力家电白酒、煤炭石油有色。海外催化剂对A股科技股提振作用有限,重申科技有效反弹的条件是国内行业催化剂,房地产政策大概率会有后续举措,短期性价比提升后可配置地产股。6JZ财经新闻网

_分析分析<a href=http://www.skping.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股票</a>动态逢低吸纳_短缺资金6JZ财经新闻网

思考调整后值得重点布局的方向:1、大盘整体来看,高分红是全年主线,是2024年市场选择的第一个Alpha方向,电力家电白酒、煤炭石油有色仍是中期重点方向,短期调整是布局机会。2、配置高性价比方向,持股待升是震荡行情的主导策略。继续提醒,科技是短期高性价比方向,市场调整阶段,板块性价比不断提升,国内AI行业发展是“人有我有”,大模型的进展、爆发式应用的催化,主要是时间问题,在性价比足以弥补时间成本的阶段,还是值得积极配置。3、房地产政策催化密度降低,地产股&地产链处于调整期。 房地产政策有后续举措的可能性较大,短期成本效益改善后,房地产股也值得逢低配置,等待后续政策效应的积累,量变到质变。6JZ财经新闻网

分析分析<a href=http://www.skping.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股票</a>动态逢低吸纳_短缺资金_6JZ财经新闻网

港股方面,前期外资、南下内资参与港股重估,边际交易资金趋势属性强,配置资金保护性较弱,决定了港股短期内将体现高Beta特征,上涨阶段弹性较大,调整阶段速度较快,建议高分红、互联网回调的港股也值得逢低投资。6JZ财经新闻网

分析分析<a href=http://www.skping.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股票</a>动态逢低吸纳_短缺资金_6JZ财经新闻网

图片6JZ财经新闻网

分析分析<a href=http://www.skping.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股票</a>动态逢低吸纳__短缺资金6JZ财经新闻网

图片6JZ财经新闻网

图片6JZ财经新闻网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6JZ财经新闻网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6JZ财经新闻网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
'); })(); /* 360自动推送代码 */